您好,河南凯发真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保無煙燒烤爐|鄉鎮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焚燒爐|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熱解設備|智能生活垃圾分類設備網站!

    河南凯发真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保無煙燒烤爐|鄉鎮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焚燒爐|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熱解設備|智能生活垃圾分類設備

    行業動態
    當前位置: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瑞典垃圾處理緣何可達99%?

    來源: 日期:2019-05-16 點擊:3641

    碧水藍天.jpg   

       當全球許多國家在爲“垃圾圍城”頭疼不已時,北歐的瑞典對垃圾不僅實現了高達99%的資源回收和焚燒供能比率,甚至還出現了進口垃圾的“怪象”。那麼,瑞典是如何使垃圾“變廢爲寶”的呢?究其原因,無非是瑞典全民都做到了垃圾分類,具體請看以下“祕籍”。

    垃圾圍城.jpg

    祕籍一:枯枝落葉都要統一回收處理

       在瑞典,垃圾分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相比日本,瑞典在垃圾分類的精細化程度上有過之而無不及,稍有疏忽,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警察送來的毫無商量餘地的罰單!瑞典的垃圾分類細化到什麼程度呢?從我們最熟悉的紙類和瓶子上就可見一斑:光紙類就分爲報紙、雜誌、牛奶盒、披薩盒等若幹項;食品包裝和信封一旦沾上油漬、血跡或者膠水,便不再屬於“紙類”,必須放在可燃性家庭垃圾中丟棄。塑料瓶不同於其他塑料製品,必須單獨丟棄;連玻璃瓶也要細分爲有色和無色兩種……

       垃圾分類.jpg


       如此看來,要在瑞典學會怎麼丟垃圾絕非易事,所幸每個小區的垃圾房和街區的大型垃圾站內都會張貼分類垃圾箱的具體說明,同時配有文字和圖片,方便初來乍到者按圖索驥。有意思的是,在瑞典就連落葉泥土砂石等非傳統意義上的垃圾也不能隨意丟棄,甚至連自行堆肥也不行。清掃花園後產生的垃圾必須裝在專門的袋子內送至回收中心,由政府對枯枝殘葉統一回收處理,再作爲花土進行售賣。於是每到春秋兩季,總能看到當地民衆在回收站前排起長龍——秋天扔枯葉,春天買花土。不過,經歷一代人的努力,瑞典的垃圾分類意識終養成。

    1557978129(1).png   


       與所有在垃圾分類方面走在前列的國家一樣,瑞典自上世紀80年代起推行垃圾分類後,也經歷了一個十分艱難的起步過程。剛開始的幾年,沒有垃圾分類習慣的瑞典家庭依然將各種垃圾一股腦兒扔進垃圾箱內,爲此政府不得不安排監督員在各個社區的垃圾站前“站崗”監督,對不按規定丟棄垃圾的行爲進行處罰。然而,治標不治本的懲戒性措施不僅收效甚微,而且對於提高民衆垃圾分類意識的作用十分有限。

       瑞典政府很快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難題,必須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垃圾分類意識,從學前教育階段就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這一舉措無疑是明智的。孩子們在學校聆聽老師有關垃圾分類的講解後,不但“從我做起”,還會監督家長執行相關規定。就這樣,在經歷了一代人的時間,垃圾分類在今天的瑞典已經成爲一種傳統,就連牙牙學語的孩童都知道要將喝完的牛奶盒子先沖洗,再扔進垃圾桶。

    從小分類.jpg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政府在培養移民和遊客的垃圾分類意識上同樣不遺餘力。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和其他大中小城市,專爲移民和在當地長期定居的外國人開設的語言課程中,就包含參觀垃圾回收和處理系統的內容。此外,在瑞典街頭,還常常能看到入口形狀不一的大箱子——這是專爲遊客準備的垃圾箱,設計巧妙的投擲口大大提高了對分類不甚明瞭的遊客亂扔垃圾的難度,例如用於收集飲料瓶的垃圾桶的投擲口是圓孔形的,而用於收集紙盒和其他印刷品的垃圾箱的投擲口則是信封狀的。

       在垃圾分類與回收鏈條中,超市也扮演着不容小覷的作用。同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瑞典也實施“押金”制度:消費者在購買瓶裝飲料時須支付一定數額的押金,待喝完飲料後將易拉罐或塑料瓶投入自動回收機後,機器就會自動吐出收據,消費者可憑收據前往收銀臺兌換現金,或抵扣在超市內的消費。

    祕籍二:經濟激勵措施促進民衆分類回收熱情

       垃圾分類是爲了更好地實現回收利用,節約社會資源,進而將垃圾轉化爲可利用的資源和能源——在這條產業鏈上,瑞典當之無愧位於世界前列。

       瑞典是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歐盟平均每年需要處理的無法再利用的垃圾佔總量的38%,而在瑞典這一數據僅爲1%。換言之,該國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高達99%,其中36%被回收使用,14%用作肥料,49%焚燒後轉變爲能源。

       有關垃圾分類的種種限制和規定在外人眼中或許苦不堪言,但對於瑞典民衆而言,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也是一個積少成多的省錢妙招——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儘可能地完成兩項工作:減少垃圾,充分回收。

       與北歐其他國家一樣,瑞典居民需要自掏腰包來清運他們所製造的垃圾。以斯德哥爾摩爲例,垃圾承包商每週會派出清運車對生活垃圾進行收集,有害垃圾則由專車負責,於每天夜晚在100個固定堆放點巡迴收集。垃圾清運費遵循按量計費的原則,住戶產生的垃圾越少,所需要繳納的費用也越低。此外,由於分類後產生的垃圾要遠遠少於未經分類的廢棄物總量,因此民衆將垃圾分類進行得越徹底,支付的清運費也就越低。

       在這樣的經濟激勵政策下,瑞典民衆對於廢棄物品的回收利用率同樣位於世界前列。除了前文所提到的飲料瓶回收機,市民在傢俱和家電的回收方面也有多種選項。例如,小區居民可以用較低的費用集資租用傢俱家電回收箱,甚至可以將自己不需要的傢俱家電送至回收站的交換中心,換取自己需要的二手商品,既方便快捷,又經濟環保。

       除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市民對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瑞典政府還於1994年提出“生產者責任制”方案,即要求生產者在產品包裝上詳細說明資源物的回收方式,指導消費者進行正確的分類回收。對於那些沒有能力自主建立產品回收利用系統的企業,政府會要求他們繳納會費加入生產者責任制登記公司,由後者代爲履行回收再利用義務。此外,生產包含強制回收資源的企業須提前向環保部門繳納押金,待資源部分的回收比例超過一定水平,押金纔可退還。

    祕籍三:垃圾焚燒廠實現了很好的社會融入

       40年處理方式.jpeg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瑞典同大多數國家一樣,採用填埋方式處理垃圾。此後,隨着垃圾分類的不斷推進,該國成爲首批利用垃圾焚燒廠大量消化不可回收垃圾的國家之一。得益於先進的垃圾焚燒技術,如今瑞典每年有多達49%的垃圾被焚燒後轉變爲能源。2016年,焚燒爐產生的能源能夠滿足瑞典20%城市家庭的供暖需求,同時爲5%的家庭提供廉價電力。

       在全球大多數地區,垃圾焚燒廠作爲典型的鄰避設施常常引發難以化解的矛盾。不過依靠成熟的技術,垃圾焚燒廠在以瑞典爲代表的北歐國家卻實現了很好的社會融入。北歐國家對垃圾焚燒技術的探索始於上世紀40年代。現在,這一技術在瑞典、挪威等國已相當成熟,垃圾焚燒廠清潔無味,粉塵全部吸附,二噁英排放接近於零。

       爲避免垃圾焚燒產生的PM2.5帶來的空氣污染,瑞典的垃圾焚燒廠在燃燒產生的氣體中灌入冷卻水,然後用淨化設備層層過濾,直至符合歐盟標準後再排入大氣。政府環保部門對垃圾焚燒廠的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公衆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監督。此外,爲化解市民對垃圾處理的刻板印象,瑞典的垃圾焚燒廠在環保的同時追求功能多樣性,成爲市民觀景、健身和聚會的城市公共空間。

       隨着分類回收等垃圾減量政策的不斷推進,近年來,瑞典實際需要焚燒的垃圾總量只佔焚燒廠處理能力的兩成左右。爲了增加垃圾能化效應,瑞典成爲第一個進口垃圾的發達國家,每年從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進口多達200萬噸垃圾,既填補焚燒廠日常營運所需的經費缺口,同時爲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廉價能源。

    分享到:0 用手機看
    #

    拍下二維碼,信息隨身看

    試試用微信掃一掃,
    在你手機上繼續觀看此頁面。

    地址:洛龍區開元大道333號炎黃科技園F4-501
    乘車路線:可乘坐84路;602路南線抵達

    #

    全國24小時服務熱線
    15896591686